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吃得好了,动得少了,胖人多了,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队伍的大扩军。据统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0.6%增至目前的3.2%。现有大约3000万糖尿病人,此外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作为糖尿病大军的“后备役部队”,源源不断地充实到糖尿病大军当中。
在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临床医生)看来,IGT不够条件诊断为糖尿病,也没有任何症状,因而对其抱着不重视、不干预的消极态度。现已知道,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人在发生糖尿病之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减低(IGT)”阶段,IGT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糖尿病的预备役部队,其中相当一部分会转变为糖尿病。还有一部分病人因长期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这些代谢异常的组合都会
使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IGT的自然发展趋势是:1/3转变为糖尿病,1/3维持原状,1/3转为糖耐量正常。已有充分的证据说明,通过对IGT的干预治疗,可以防止其逐步向糖尿病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IGT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增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以往临床常用的测定空腹血糖的办法,对发现早期糖尿病和IGT的敏感性较差,容易造成漏诊,故目前主张在确诊IGT或糖尿病时,应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血糖。
IGT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正常,75克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若病人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则为糖耐量正常,若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
mol/L,则为糖尿病。
亡羊补牢,固然未晚;防患未然,更胜一筹。从防治糖尿病的战略高度上看,对人群进行IGT普查及干预实属必要。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高、肥胖者,曾有过高血糖和尿糖阳性者,或生过4千克以上巨大婴儿者及嗜好烟酒者等高危人群都应列为重点普查对象。对IGT的干预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两方面:
非药物干预可简单归纳为4个点:多学点,增加自己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少吃点,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不大吃大喝,戒除烟酒。勤动点,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放松点,力求做到乐观豁达,心境平和,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药物干预由于改变生活方式,坚持长期运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因而药物干预就显得举足轻重。国际上推荐的这方面药物有拜糖平、二甲双胍,这两类药物能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可保护β—细胞,纠正糖耐量异常而不会引起低血糖及体重增加。
(责任编辑:admin)